电容与电荷
Capacitance and Charge
电容器以电荷的形式在其极板上储存电能。
电容(capacitance)是衡量电容器储存电荷能力的量值。该电容值也取决于用于分隔两块平行极板的电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。电容的单位是法拉(\mathrm{F}),以迈克尔·法拉第命名。
电容器由两块平行的导电极板(通常为金属)组成,它们由称为“电介质”的绝缘材料隔开,防止彼此接触。当电压施加到这些极板上时,会产生电流,使一块极板带相对于电源电压的正电荷,而另一块极板带等量相反的负电荷。
因此,电容器能够储存电荷 Q(单位库仑,\mathrm{C})。当电容器充满电后,其极板之间会存在电势差(p.d.)。极板面积越大和/或极板间距离(称为“极板间距”)越小,电容器所能储存的电荷越多,其电容也越大。
已知电容为 C(单位 \mathrm{F})时,电容器在极板间储存的电荷 Q 与施加电压 V 成正比:
注意,电容 C 始终为正值,绝不为负值。
施加的电压越大,电容器极板上存储的电荷越多;反之,施加的电压越小,存储的电荷越少。因此,电容器极板上的实际电荷 Q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:
电容器上的电荷 (Q)
其中:
有时通过图示来记忆这个关系会更容易。这里将三个量 Q、C 和 V 叠加在一个三角形中,电荷置于顶端,电容和电压置于底部。此布局对应于电容器电荷公式中各量在三角图中的实际位置。
通过对上述等式进行移项,可得到同一公式的以下几种组合形式:
单位:
由此可将电容的单位定义为比例常数,即库仑/伏特,也称为法拉( \mathrm{F})。
由于电容表示电容器在其极板上储存电荷的能力,我们可以将一法拉定义为“在其极板之间建立 1\ \mathrm{V} 电势差时所需电荷量为 1\ \mathrm{C} 的电容”,该定义最早由迈克尔·法拉第提出。因此,在相同电压下,电容越大,电容器所储存的电荷越多。
电容器在导电极板上储存电荷的能力赋予了它电容值。电容还可以由极板的尺寸或面积 A 以及极板之间电介质材料的性质来确定。电介质材料的量度由介电常数 \varepsilon 给出。因此,另一种表达电容器电容的方法为:
带空气作为电介质的电容器
Capacitor with Air as its dielectric
带固体作为电介质的电容器
Capacitor with a Solid as its dielectric
其中,
A 为极板面积,单位为平方米(\mathrm{m}^2),面积越大,电容器所能储存的电荷越多;
d 为两极板之间的距离(或间隔),距离越小,极板储存电荷的能力越强,因为带 -Q 的极板对带 +Q 的极板作用力更大,从而有更多电子被排斥出带 +Q 的极板,增加整体电荷量;
\varepsilon_0(真空介电常数)为
\varepsilon_0 = 8.854\times10^{-12}\ \mathrm{F/m},\varepsilon_r 为所用电介质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。
平行板电容器
Parallel Plate Capacitor
我们之前已说明,对于平行板电容器,当电介质为空气时,其电容与极板面积 A 成正比,与极板间距离 d 成反比:
然而,通过在导电极板之间插入介电常数大于空气的固体介质,可提高电容值。
常用介电材料的介电常数 \varepsilon(相对于真空)的典型取值如下:
空气: \varepsilon=1.0
纸: \varepsilon=2.5\text{–}3.5
玻璃: \varepsilon=3\text{–}10
云母: \varepsilon=5\text{–}7
介电常数(Dielectric Constant,记作 k)定义为该介电材料相对于真空(真空介电常数 \varepsilon_0)对电容的增益倍数:
因此,所有电容值均与真空介电常数相关。介电常数越高,作为绝缘体时对电容的增强作用越显著。由于 k 为比值量,故无量纲。
电容示例 1
一个平行板电容器由两块极板组成,总表面积为 100\ \mathrm{cm}^2。如果极板间距为 0.2\ \mathrm{cm},所用介质为空气,则该电容器的电容(以皮法拉,pF 为单位)为多少?
首先,利用平行板电容公式:
其中
因此
电容器的充放电
Charging & Discharging of a Capacitor
考虑下列电路。
假设电容器已完全放电,并且与电容器相连的开关刚刚移至位置 A。此时, 100\,\mu\mathrm{F} 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零,将有一个充电电流 i 开始流动,电容器按指数规律充电,直到极板两端的电压几乎等于 12\,\mathrm{V} 电源电压。经过 5 个时间常数后,电流变为涓流,此时称电容器“已完全充电”。于是有
从理论上讲,一旦电容器“完全充电”后,即使断开电源电压,它也能保持其电荷状态,因为电容器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临时储能装置。然而,虽然这对于“理想”电容器成立,但对于实际电容器而言,由于内部泄漏电流流经电介质,它会在较长时间内缓慢放电。
这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重要点:当大容量电容器并联在高压电源上时,即使电源电压被切断,它们仍能保持大量电荷。
如果此时将开关断开,电容器将理论上无限期保持其电荷,但由于内部泄漏电流穿过电介质,电容器会非常缓慢地开始放电。电容器放电至其电源电压的 37%(即 0.37\,V_S)所需的时间称为其时间常数Time Constant
。
如果现在将开关从位置 A 移至位置 B,完全充电的电容器将通过并联的灯泡开始放电,使灯泡点亮,直到电容器完全放电为止,因为灯泡元件具有电阻值。
灯泡的亮度和点亮时间最终取决于电容器的电容值和灯泡的电阻:
电容值越大,可储存的电荷越多,灯泡就越亮且点亮时间越长。
电容示例 2
计算上述电容电路中的电荷。
因此,电容器上的电荷为 1.2\,\mathrm{mC}。
电容器中的电流
Current through a Capacitor
由于两极板之间电介质材料的绝缘特性,电流实际上不能像电阻或电感那样流过电容器。然而,两极板的充电和放电过程产生了电流流动的效应。
流过电容器的电流与极板上的电荷直接相关,因为电流是电荷相对于时间的流动速率。由于电容器在极板之间储存电荷 Q 的能力与施加电压 V 成正比,电容器两极板上所施加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:
电流—电压(I–V)关系
Current-Voltage (I-V) Relationship
由于两极板之间电介质的绝缘特性,电流并不能像在电阻或电感中那样真正“流经”电容器。然而,两极板的充电与放电过程会产生电流流动的等效效应。
随着极板两端电压随时间的增加(或减少),流过电容器的电流会向极板存入(或移除)电荷,存入的电荷量与施加电压成正比。此时,电流与电压均为时间的函数,分别记作
从上述关系也可看出:如果电压保持恒定,则电荷量 Q 始终不变,因而电流 i=\frac{\mathrm{d}Q}{\mathrm{d}t}=0。换言之,“无电压变化,无电荷移动,无电流流动”,这正是电容器在稳态直流电压下“阻断”直流电流的原因。
电容值 — 法拉
Capacitance Value – The Farad
电容器储存电荷的能力决定了其电容值 C,单位为法拉( \mathrm{F})。但法拉本身是一个极大的单位,实际应用中常用其子倍单位。
假设在真空中,两极板间距 d=1\ \mathrm{mm}=0.001\ \mathrm{m},要得到 1\ \mathrm{F} 的电容,所需极板面积可由
变形得
相当于边长超过 10\ \mathrm{km}\times10\ \mathrm{km}(超 6 英里)的正方形区域,可见一法拉之巨大。
具有 1\,\mathrm{F} 或更大值的电容器通常采用固体电介质;在电子电路中,常用以下子倍单位:
电容的子单位
Capacitance Sub-units of the Farad
微法拉(\mu\mathrm{F})
纳法拉(\mathrm{nF})
皮法拉(\mathrm{pF})
将下列电容值换算: 22\,\mathrm{nF} 转换为 \mu\mathrm{F} 得
0.2\,\mu\mathrm{F} 转换为 \mathrm{nF} 得
550\,\mathrm{pF} 转换为 \mu\mathrm{F} 得
虽然一法拉本身是一个很大的单位,但目前市面上已有电容量达数百法拉的电容器,通常被称为“超级电容器(Super-capacitors)”或“超容(Ultra-capacitors)”。这些电容器是一种电化学储能装置,利用碳电极的高表面积来提供远高于传统电容器的能量密度;由于电容与碳电极的表面积成正比,碳层越厚,电容值越大。低电压(约 3.5V 至 5.5V)超级电容器因其高电容值能够储存大量电荷,其储能可表示为
低电压超级电容器常用于便携式手持设备,以替代体积大、昂贵且沉重的锂电池,因为它们具有类电池的存储和放电特性,非常适合作为备用电源或内存备份;手持设备中的超级电容器通常通过安装在设备上的太阳能电池充电。超容正被开发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和替代能源领域,以取代大型传统电池,并用于车辆音视频系统的直流平滑;由于超容可快速充电且具有极高的能量存储密度,使其成为电动汽车等应用的理想选择。
电容器中的能量
Energy in a Capacitor
当电容器从所连接的电源充电时,会在电容器内部建立一个静电场,该静电场储存能量。储存在该静电场中的能量(单位为焦耳, \mathrm{J})等于电压电源为维持电容器极板上电荷所做的功,其表达式为:
因此,上述 100\,\mu\mathrm{F} 电容电路中储存的能量计算如下:
在本节关于电容器的下一篇教程中,我们将学习电容器色环代码(Capacitor Colour Codes),并了解电容器外壳上电容值和额定电压的各种标记方式。
附录
电容和电池的区别
各种储能材料/器件的典型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
单词表
声明
本文翻译自 electronics-tutorials
本文仅供学习,禁止用于任何的商业用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