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绕组变压器
Multiple Winding Transformers
多绕组变压器可以具有两个或更多的初级或次级绕组,以允许不同电压和电流的组合。
多绕组变压器
多绕组变压器可以具有两个或更多一次绕组primary winding
或二次绕组secondary windings
,以允许不同电压和电流的组合。
多绕组变压器通常在一次侧设有一个绕组,并在二次侧设有两个或更多绕组。但变压器的魅力在于,它们允许一次侧或二次侧配置不止一个绕组。具有多于一个绕组的变压器通常被称为多绕组变压器。
多绕组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与普通变压器相同。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的电压、电流和匝比的计算方法完全相同,这次的不同之处在于,当我们将各绕组连接在一起时,需要特别注意各绕组的电压极性,即使用点记号标示绕组的正(或负)极性。
多绕组变压器(也称为多线圈或多绕组变压器)是在同一叠片铁芯上包含多个一次绕组或多个二次绕组的变压器,因此得名。它们既可以是单相变压器,也可以是三相变压器(多绕组、多相变压器),其工作方式相同。
多绕组变压器还可用于在各绕组之间提供升压、降压或两者兼具的功能。事实上,多绕组变压器可在同一铁芯上具有多个二次绕组,每个绕组可输出不同电压或电流等级。
由于变压器基于互感原理工作,多绕组变压器的每个绕组每匝电压相同,因此各绕组的伏安乘积相同,即
其中 N_P 和 N_S 分别为一次绕组和某一二次绕组的匝数, V_P 和 V_S 分别为对应绕组的电压。
在电子电路中,常常使用一台变压器为不同元件提供多种低电压电源。多绕组变压器的典型应用包括电源供应和可控硅(Triac)开关转换器。因此,一台变压器可以具有多个彼此电气隔离的二次绕组,就像它们与一次绕组相互隔离一样。每个二次绕组将根据其匝数产生相应比例的电压输出。
多绕组变压器
Multiple Winding Transformer
上图展示了一个典型的“多绕组变压器”示例,它具有多个二次绕组,可提供不同电压等级。一次绕组既可单独使用,也可将多个一次绕组并联或串联,以适应更高的电源电压。
二次绕组亦可按不同方式组合接线,以输出更高的电压或电流。但需注意,只有当两个绕组在电气参数上完全相同时,才能并联连接——也就是说,它们的电压和电流额定值必须相同。
双电压变压器
市面上有一种多绕组变压器,具有两组电压、电流额定值相同的一次绕组,以及两组电压、电流额定值相同的二次绕组。此类变压器的设计允许将绕组按串联或并联方式接线,以实现更高的一次侧电压或更大的二次侧电流输出。这种多绕组变压器通常被称为双电压变压器Dual Voltage Transformers
。
双主双副变压器
Dual Primary & Dual Secondary Transformer
此处该变压器具有两个一次绕组和两个二次绕组,共四个绕组。对于双电压变压器,必须正确接线到一次绕组或二次绕组;若接线不当,可能形成死短路,通常会在通电时摧毁变压器。
正如前面所述,双电压变压器可连接在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源上运行,因此得名“双电压变压器”。例如,假设一次绕组的电压额定值为 240/120\,\mathrm{V},二次绕组的电压额定值为 12/24\,\mathrm{V}。为此,两个一次绕组每个额定 120\,\mathrm{V},两个二次绕组每个额定 12\,\mathrm{V}。变压器必须接线,使每个一次绕组都能承受正确的电压。请考虑下图电路。
串联二次绕组变压器
Series Connected Secondary Transformer
在本例中,两个额定为 120\mathrm{V} 的一次绕组因完全相同,串联后接于 240\mathrm{V} 电源上。电源电压被平分,每个绕组承受 120\mathrm{V},且相同的一次电流流过两者。
两个额定为 12\mathrm{V};2.5\mathrm{A} 的二次绕组也以串联方式连接,二次端电压等于两者电压之和:
由于串联时电流相同,二次电流保持为 2.5\mathrm{A},因此此时的输出额定值为
24\,\mathrm{V},\quad2.5\,\mathrm{A}.下面将讨论二次绕组并联连接的情况。
并联二次绕组变压器
Parallel Connected Secondary Transformer
在此例中,我们保持两个一次绕组不变,但将两个二次绕组按照点标记法并联连接。如前所述,两个二次绕组均额定 12\mathrm{V};2.5\mathrm{A},因此二次端电压仍为 12\mathrm{V},但电流相加。对于并联连接的二次绕组,本例中的输出额定值为 12\mathrm{V};5.0\mathrm{A}。
当然,不同的双电压变压器会产生不同的二次电压和电流,但原理相同。二次绕组必须正确连接,才能获得所需的电压或电流输出。
绕组上的点标记用于指示具有相同相位关系的端子。例如,将两个二次绕组以相反点标记并联,会导致两者磁通相互抵消,输出电压为零或损坏变压器。
中点抽头多绕组变压器
Center Tapped Multi Winding Transformers
只有一个二次绕组并在电气中点处抽头的双电压变压器,称为中点抽头变压器。中点抽头变压器设计用于提供两个带公共端的独立二次电压 V_A 和 V_B,形成二相三线供电。
各二次绕组产生的电压与一次绕组电压 V_P 成比例,因此每个绕组的功率相同。每个二次绕组端电压由其匝数比决定,如图所示。
Center-tap Multiple Winding Transformers
上图展示了一个典型的中点抽头变压器。二次绕组的抽头正好位于绕组的电气中点,为两个相等但极性相反的二次电压提供公共连接。将中点抽头接地后,相对于地,输出电压 V_A 为正,而另一个二次绕组的电压 V_B 则为负,二者相位相差 180^\circ。
然而,使用未接地的中点抽头变压器有一个缺点:由于不平衡负载会在共有第三端口流过不对称电流,可能导致两侧二次绕组电压不平衡。
我们也可以利用上文所述的双电压变压器来构造中点抽头变压器。将两个二次绕组串联后,可将它们之间的连接点作为抽头,如下图所示。如果每个二次绕组的输出电压为 V,则整个二次侧的总输出电压为2V
Center-tap Transformer using Multiple Winding Transformers
多绕组变压器在电力和电子电路中有多种用途。它们可以为不同的负载提供不同的二次绕组电压;也可以将绕组按串联或并联方式组合,以提供更高的电压或电流;或将二次绕组串联在一起,以构成中点抽头变压器。
在下一节关于变压器的教程中,我们将研究自耦变压器的工作原理,并看到它们只有一个主要的一次绕组,而没有独立的二次绕组。
多绕组变压器总结
多绕组变压器概念
在同一铁芯上可配置多个一次绕组或多个二次绕组,灵活提供不同电压、电流输出。
各绕组间的匝数比与普通变压器相同,满足:
\frac{N_P}{N_S} = \frac{V_P}{V_S}
串联/并联接线原则
串联
串联一次绕组可在较高电压(例如 240 V)下运行;串联二次绕组可获得更高输出电压。
串联时电压相加:
V_{\rm 总} = V_1 + V_2串联时电流不变,与单个绕组额定电流相同。
并联
并联一次绕组可增大额定电流;并联二次绕组可获得更大输出电流。
并联时电压不变,与单个绕组额定电压相同。
并联时电流相加:
I_{\rm 总} = I_1 + I_2
双电压变压器
具有两组相同规格的一次绕组和两组相同规格的二次绕组。
通过串联/并联接线,可在 120 V/240 V 或 12 V/24 V 等电压等级间切换,满足不同应用需求。
点标记法(Dot Convention)
在各绕组的同相端打“•”标记,非点端不标记。
同相端间相位相同,异端连接可实现相位反转(180°)。
保证串并联接线时电压、电流的相位关系正确,避免短路或零输出。
中点抽头变压器
在二次绕组中点抽取公共端,可得到两个极性相反的等幅度电压。
中点接地后,相对于地分别得到正负输出,常用于双极性电源。
缺点:若不平衡负载会在公共端产生不对称电流,导致两侧电压失衡。
三相中性点对比
单相中点抽头:来自单绕组中点的抽头,需要专门设计。
三相中性点:Y 接法下三相绕组共同点,自然形成且三相相电压矢量和为零。
两者概念不同,不可混用。
附录
点标记法
点记号法(Dot Convention)详解
变压器或电感器绕组的点记号法,用来标示各绕组端点的瞬时极性关系,便于判断电压、电流的相位和正确接线。
1. 点记号的定义
在各绕组首尾端子的一侧,用“•”或“○”标注为“点端”(dotted end),另一端不标点称“非点端”。
标记规则:无论绕组在初级(一次绕组)还是次级(二次绕组),在同一铁芯上的所有绕组,凡在同相位的一侧都要打点,形成“同相端”。
2. 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
设一次绕组电压为 v_P(t),二次绕组电压为 v_S(t),它们的瞬时值与绕组匝数成正比:
\frac{v_P(t)}{v_S(t)} = \frac{N_P}{N_S}若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的“点端”同时为瞬时正极,则两者电压相量同相:
\underline{V}_P\angle0^\circ \quad\text{和}\quad \underline{V}_S\angle0^\circ相反,若一次绕组的点端与二次绕组的非点端相连,则二次绕组电压相量相位反转:
\underline{V}_P\angle0^\circ \quad\text{和}\quad \underline{V}_S\angle180^\circ
3. 电流相位判断
当绕组中流入点端的电流为正方向时,磁通方向与绕组感应电动势的极性一致。
由能量守恒可知,若一次绕组电流 i_P 流入点端,则次级绕组电流 i_S 必须从点端流出,且满足
\frac{i_P}{i_S} = \frac{N_S}{N_P}以保持伏安平衡(VA 平衡):
v_P\,i_P \approx v_S\,i_S
4. 串联/并联接线规则
同极性串联
要求“点端”与“点端”相连,另一对非点端相连,此时各绕组电压同相叠加。
异极性串联
将一个绕组的点端与另一个绕组的非点端相连,此时电压相反,实际输出电压为两者之差。
并联接线
并联绕组的点端要并联在一起,非点端也并联,保证各绕组电压同相且匝数相同。
5. 举例说明
假设有两组相同匝数的二次绕组 S1 和 S2:
·───┐ ┌───·
[S1] [S2]
·───┘ └───·
同极性串联:左图两点端相连,中间不标点端相连;总电压
V_{总} = V_{S1} + V_{S2}异极性串联:左图一个点端连另一绕组非点端;总电压
V_{总} = V_{S1} - V_{S2}
6. 注意事项
点记号本身不代表高压或低压绕组,仅指示相位极性。
在绘制或接线时,务必核对所有绕组的点端位置,避免因极性接反造成过压或短路故障。
多相(如三相)多绕组变压器,其各相绕组也需遵循相同的点记号原则,以保持三相电压的相位关系(120°)。
单词表
声明
本文翻译自 electronics-tutorials
本文仅供学习,禁止用于任何的商业用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