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彤
张彤
Published on 2025-09-07 / 5 Visits
0
0

10.电容分压器

电容分压器

Capacitive Voltage Divider

电压分压电路可以像使用定值电阻那样,使用电抗元件来构建。

但与电阻分压电路一样,电容分压网络不会受到电源频率变化的影响,尽管它们使用的是电容器这一电抗元件,因为串联链中每个电容器都同样受到频率变化的影响。

在深入研究电容分压电路之前,我们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电容电抗的知识,以及它如何在不同频率下影响电容器。

在我们第一节关于电容器的教程中,我们看到电容器由两块平行导电板和它们之间的绝缘介质组成,一块板带正电(+),另一块则带相反的负电(–)。

我们还了解到,当电容器连接到直流(DC)电源时,一旦电容器充满电,这个称为介电质的绝缘体就会阻止电流通过。

电容器像电阻一样会阻碍电流流动,但与将多余能量以热量形式消散的电阻不同,电容器在充电时将能量存储在电极板上,而在放电时将能量释放回所连接的电路中。

电容器通过在电极板上存储电荷来“抵抗”电流流动的能力称为“电抗”,当这种电抗与电容器相关时,我们称之为电容电抗(X_C)。与电阻一样,电抗也以欧姆(\Omega)为单位。

当一个完全放电的电容器被连接到直流电源(如电池或电源)时,由于电容器初始电抗极低,最大电流会在很短时间内通过电容器流过,同时电容器电极板以指数方式充电。

在约 5RC(5 个时间常数)后,电容器的电极板充电完毕,电压等于电源电压,电流停止流动。这时电容器对直流电流的电抗达到最大值,处于兆欧级,几乎相当于开路,这就是电容器阻隔直流的原因。

如果将电容器连接到不断反转极性的交流(AC)电源,它的电极板就会根据所施加的交流电压不断地充放电。

这意味着充电和放电电流会持续在电容器的电极板间流动,既然存在电流,就必然存在用于抵抗该电流的电抗。那么,这个电抗值是多少?哪些因素决定了电容电抗的大小?

在关于电容和电荷的教程中,我们看到电容器电极板上的电荷量(Q)与所加电压V_s和电容值C成正比。由于所加交流电压(V_s)在不断变化,电极板上的电荷量亦随之变化。

如果电容值更大,则在相同电阻R下,充电时间常数为\tau = RC更大,意味着充电电流持续流动的时间更长。对于给定频率而言,较大的电容值会导致较小的电容电抗X_C

同样,如果电容值较小,则充电时间常数较短,电流流动的时间也较短。较小的电容值会导致较高的电容电抗 X_C

由此可见,电流越大,电抗越小;电流越小,电抗越大。因此,电容电抗与电容值成反比,X_C \propto \frac{1}{C}

然而,电容值并不是决定电容电抗的唯一因素。如果所加交流电的频率较低,则在相同时间常数 \tau = RC下,电抗有更多时间累积,从而更强地抵抗电流,表现为较大的电抗值。

同理,如果所加频率较高,则在充放电周期之间电抗累积的时间较少,电流更易流动,表现为较小的电抗。

由此可见,电容器是一种阻抗,其大小与频率相关。频率越大,电容电抗越小;频率越小,电容电抗越大。因此,电容电抗 X_C(其复数阻抗)与电容值C和频率f都成反比,其标准公式为:

电容电抗公式

Capacitive Reactance Formula

X_C = \frac{1}{2\pi f C}


其中:

\begin{aligned} X_C &\quad\text{电容电抗,单位为欧姆}\;(\Omega)\\ \pi &\quad\text{圆周率常数,约等于 }3.142\\ f &\quad\text{频率,单位为赫兹}\;(\mathrm{Hz})\\ C &\quad\text{电容,单位为法拉}\;(\mathrm{F}) \end{aligned}


串联电容器的电压分布

Voltage Distribution in Series Capacitors

现在我们已经看到,电容器对充放电电流的阻碍不仅取决于其电容值,还与电源频率有关。下面让我们研究两个串联连接的电容器如何受此影响,从而形成一个电容分压电路。

电容分压电路

Capacitive Voltage Divider

考虑两个电容器 C_1C_2 串联连接在 10\mathrm{V} 交流电源两端。由于两个电容器串联,它们上的电荷量 Q 相同,但它们两端的电压会不同,并且与其电容值有关,正如

V = \frac{Q}{C}


所示。

电压分压电路可以像使用电阻器那样,利用电抗元件来构建,因为它们都遵循电压分压定律。取下述电容分压电路为例。

每个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计算。其中一种方法是先求出每个电容器的电容电抗值、整个电路的等效阻抗和电路电流,然后利用它们来计算电压降,例如:

电容分压示例 No 1

在上例串联电路中使用的两个电容器分别为 10\mu\mathrm{F}22\mu\mathrm{F},它们串联接在 80Hz、10V(有效值)的正弦电源两端,计算每个电容器上的有效电压降。

  1. 10\mu\mathrm{F} 电容器的电容电抗

    X_{C1} \;=\;\frac{1}{2\pi f C_1} \;=\;\frac{1}{2\pi \times 80\,\mathrm{Hz}\times 10\times10^{-6}\,\mathrm{F}} \;=\;200\ \Omega

  2. 22\mu\mathrm{F} 电容器的电容电抗

    X_{C2} \;=\;\frac{1}{2\pi f C_2} \;=\;\frac{1}{2\pi \times 80\,\mathrm{Hz}\times 22\times10^{-6}\,\mathrm{F}} \;=\;90\ \Omega

  3. 串联电路的总电容电抗

    X_{C(\mathrm{total})} \;=\;X_{C1}+X_{C2} \;=\;200\ \Omega + 90\ \Omega \;=\;290\ \Omega


    或者先求等效电容,再算电抗:

    C_T \;=\;\frac{C_1\,C_2}{C_1 + C_2} \;=\;\frac{10\,\mu\mathrm{F}\times22\,\mu\mathrm{F}}{10\,\mu\mathrm{F}+22\,\mu\mathrm{F}} \;=\;6.88\,\mu\mathrm{F}


    X_C \;=\;\frac{1}{2\pi f C_T} \;=\;\frac{1}{2\pi \times 80\,\mathrm{Hz}\times 6.88\times10^{-6}\,\mathrm{F}} \;=\;290\ \Omega

  4. 电路电流

    I \;=\;\frac{E}{X_C} \;=\;\frac{10\,\mathrm{V}}{290\ \Omega} \;=\;34.5\ \mathrm{mA}

  5. 每个电容器两端的电压降

    V_{C1} \;=\;I\,X_{C1} \;=\;34.5\,\mathrm{mA}\times200\ \Omega \;=\;6.9\,\mathrm{V}


    V_{C2} \;=\;I\,X_{C2} \;=\;34.5\,\mathrm{mA}\times90\ \Omega \;=\;3.1\,\mathrm{V}

由于两电容值不同,电容值较小的电容器两端电压较高,本例中分别为 6.9V 和 3.1V。

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,串联电路中各电压降之和等于电源电压 V_S,即

6.9\ \mathrm{V} + 3.1\ \mathrm{V} = 10\ \mathrm{V}.


注意: 在串联电容分压电路中,两个电容器上电压降的比值只由电容值决定,与电源频率无关。因此,即使将频率由 80,Hz 增大到 8000,Hz,上述 6.9V 和 3.1V 的电压降仍然保持不变。

电容分压示例 No 2

使用例1中相同的两个电容,计算在 8 000 Hz(8 kHz)下的电容电压降。

X_{C1} \;=\; \frac{1}{2\pi f C_1} \;=\; \frac{1}{2\pi \times 8000\,\mathrm{Hz}\times 10\times10^{-6}\,\mathrm{F}} \;=\; 2\,\Omega


X_{C2} \;=\; \frac{1}{2\pi f C_2} \;=\; \frac{1}{2\pi \times 8000\,\mathrm{Hz}\times 22\times10^{-6}\,\mathrm{F}} \;=\; 0.9\,\Omega


X_{C(\mathrm{total})} \;=\;X_{C1}+X_{C2} \;=\;2\,\Omega + 0.9\,\Omega \;=\;2.9\,\Omega


I \;=\;\frac{V}{X_{C(\mathrm{total})}} \;=\;\frac{10\,\mathrm{V}}{2.9\,\Omega} \;=\;3.45\,\mathrm{A}


\begin{align} V_{C1} \;&=\;I\,X_{C1} \;=\;3.45\,\mathrm{A}\times2\,\Omega \;=\;6.9\,\mathrm{V} \\ \quad\text{和}\quad V_{C2} \;&=\;I\,X_{C2} \;=\;3.45\,\mathrm{A}\times0.9\,\Omega \;=\;3.1\,\mathrm{V} \end{align}


当电源频率增加时,虽然两个电容上的电压比保持不变,但组合电容电抗减小,因此总电路阻抗也减小。这种阻抗的降低会导致电流增大。

例如,在 80 Hz 时我们计算得到电路电流约为 34.5 mA,而在 8 kHz 时,电源电流增至 3.45 A,增大了 100 倍。因此,通过电容分压器的电流与频率成正比,即

I \propto f


我们在此看到,电容分压器是由串联连接的多个电容器组成的网络,每个电容器上都有交流电压降。由于电容分压器利用电容电抗来决定实际电压降,因此只能用于频率驱动的电源,而不能用于直流电压分压——这是因为电容器会阻断直流电流,因而无电流流过。

电容分压电路在电子领域有多种应用,例如 Colpitts 振荡器、触摸屏(当手指触摸时输出电压发生变化),以及在市电降压电路中充当廉价的降压“变压器”替代(为低压电子器件或集成电路提供电源)等。

正如我们所知,两个电容的电抗随频率以相同速率变化,因此电容分压电路的电压分配比始终保持不变,能够提供稳定的分压。

附录

单词表

英文

中文

Capacitive Voltage Divider

电容分压器

Reactive components

电抗元件

Fixed-value resistors

定值电阻

Capacitive Reactance ( X_C)

电容电抗

Reactance

电抗

Resistance

电阻

Charge ( Q)

电荷 Q

Capacitance ( C)

电容 C

Frequency ( f)

频率 f

Dielectric

介电质

Direct current (DC)

直流(DC)

Alternating current (AC)

交流(AC)

Time constant ( \tau = RC)

时间常数 \tau = RC

Impedance

阻抗

Series circuit

串联电路

Voltage drop

电压降

Circuit current

电路电流

Supply voltage ( V_S)

电源电压 V_S

Equivalent capacitance (C_T)

等效电容 C_T

Kirchhoff’s voltage law

基尔霍夫电压定律

RMS voltage

有效值电压

Colpitts Oscillator

科尔皮特振荡器

Capacitive touch screen

电容式触摸屏

Mains transformer

市电变压器

Ohm ( \Omega)

欧姆 ( \Omega)

Farad ( \mathrm{F})

法拉 ( \mathrm{F})

声明

本文翻译自 electronics-tutorials

本文仅供学习,禁止用于任何的商业用途。



Comment